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注册金英杰账号
1. 可以发生坏疽的器官是
A.阑尾
B.心
C.脾
D.肝
E.脑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坏疽发生的部位。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三种类型。①干性坏疽常发生于四肢;②湿性坏疽常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阑尾、子宫、肺、肠、胆囊等;③气性坏疽是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口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内含大量气体。金英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男,55岁。35年吸烟史,支气管镜活检可见鳞状上皮和支气管腺体,此种病理变化属于
A.支气管黏膜化生
B.支气管鳞状细胞癌
C.支气管黏膜萎缩
D.支气管黏膜肥大
E.支气管上皮恶变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化生的概念的理解。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类型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类型的过程称之为化生。在吸烟、炎症等的刺激下,支气管黏膜纤毛柱状上皮被耐受力较强的鳞状上皮所取代,称之为鳞状上皮化生(A对)。
3.在活体的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的固体质块是
A.栓塞
B.栓子
C.血栓
D.凝血
E.阻塞
3.【答案】C
【解析】A项,血栓为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互相聚集形成的固体质块。BD两项,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沿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过程,阻塞血管的物质为栓子。C项,淤血指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E项,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凝血。
4.女,28岁。腹痛、发热、呕吐1天。查体:T38.9℃,Pl2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Hb120g/L,WBC10.2×109/L,NO.85,Plt 202×109/L。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可见阑尾壁各层大量弥漫性浸润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
E.中性粒细胞
1.【答案】E
【解析】女性患者28岁,腹痛、发热、呕吐1天,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WBC10.2×109/L,NO.85,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考虑为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属于化脓性炎症,粘膜上可见一个或多个缺损,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故选E。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常见于慢性炎症,故不选A、B。嗜碱性粒细胞主要见于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故不选C。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以及IgE介导的炎症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故不选D。
5.不属于癌前病变的是
A.黏膜白斑
B.溃疡性结肠炎
C.十二指肠溃疡
D.乳腺导管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
E.家族性腺瘤性肠息肉病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某些疾病或病变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具有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潜能的良性病变,如大肠腺瘤、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肠化、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会癌变,不属于癌前病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原发性高血压时细动脉可逆性病理改变是
A.血管壁平滑肌萎缩
B.血管纤维化
C.血管痉挛
D.内膜下蛋白性物质沉积
E.血管腔狭窄
1.【答案】C
【解析】原发性高血压功能紊乱期表现为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收缩、血压升高,因动脉无器质性病变,金英杰/痉挛缓解后血压可恢复正常。血管痉挛(C对)为原发性高血压细动脉的可逆性改变。结构均质的玻璃样物质,致细动脉壁增厚,管腔缩小甚至闭塞所以内膜下蛋白性物质沉淀发生在动脉病变期所以为不可逆损伤。原发性高血压病变过程大致为:由于细小动脉长期痉挛,加之血管内皮细胞长期受高血压刺激,使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受损,内皮细胞间隙扩大,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壁中,同时平滑肌细胞(SMC)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SMC因缺氧而变性、坏死,血管壁平滑肌萎缩(D错),管壁逐渐纤维化(E错),细动脉壁增厚,导致管腔狭窄(B错),这些均为不可逆损伤。
6.肺组织切片检查,光镜下见细支气管上皮脱落,腔内及周围肺泡腔内亦有多少不等的脓性渗出物,应诊断为
A.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
B.慢性肺淤血
C.小叶性肺炎
D.大叶性肺炎溶解消散期
E.肺纤维化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小叶性肺炎的概念。小叶性肺炎是指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累及周围肺泡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小叶性肺炎为化脓性炎,形成小叶性实性病灶,具有上轻下重的特点。病灶中央为细支气管,管壁上皮脱落,腔内中性粒细胞渗出,周围肺泡腔内脓性渗出。大叶性肺炎是纤维素性炎。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有水肿液。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男,48岁。右季肋区疼痛3月。既往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B超检验见肝右叶巨大肿块。血AFP增高。符合该肿瘤病理学特点的是
A.肿瘤组织间质较多
B.癌细胞呈腺管状排列
C.癌细胞分泌黏液且血管少
D.癌细胞与肝细胞类似
E.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多见
2.【答案】D
【解析】患者中年男性(好发人群),右季肋区疼痛3月(肝区疼痛)。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常见肝癌前诱因)。B超检查见肝右叶巨大肿块(肝癌影像学表现)。血AFP增高(肝细胞癌指标)。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提示该患者病毒性肝炎发生恶变,转化为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其病理特征为:癌细胞与肝细胞类似(D对)。肿瘤组织间质较多(A错)、癌细胞呈腺管状排列(B错)、癌细胞分泌黏液且血管少(C错)、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多见(E错)均为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特征。
8.男,17岁,水肿1周,辅助检查:尿蛋白(+++),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1/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7.6g,血肌酐76μmol/L,肾穿刺提示微小病变型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
A.补充C3异常
B.免疫复合物沉积
C.T细胞功能紊乱
D.肾小球微血栓形成
E.抗基底膜抗体形成
3.【答案】C
【解析】男,17岁,水肿1周,辅助检查:尿蛋白(+++),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1/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7.6g,血肌酐76umol/L,肾穿刺提示微小病变型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T细胞功能紊乱导致细胞免疫失调,滤过膜损伤,进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故选C。补体C3异常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故不选A。免疫复合物沉积所导致的肾炎是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免疫性病变,故不选B。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可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故不选D。抗基底膜抗体形成多见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Ⅰ型,故不选E。
9.下列关于蛋白质理化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变性后溶解度提高
B.溶液pH 值为等电点时形成兼性离子
C.复性时产生分子杂交
D.具有260 nm特征吸收峰
E.溶于高浓度乙醇
1.【答案】B
【解析】溶液pH值为等电点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B对)。蛋白质变性后溶解度降低(A错)。复性时产生分子杂交是DNA的理化性质而非蛋白质的理化性质(C错)。DNA具有260nm特征吸收峰而非蛋白质(D错)。蛋白质溶于低浓度乙醇(E错)。
10.关于体内酶促反应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高催化效率
B.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没有影响
C.可大幅度降低反应活化能
D.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
E.具有可调节性
2.【答案】B
【解析】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故选B。酶作为一种催化剂,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性:金英杰/①化学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②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③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④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酶又具有一般催化剂所没有的特性:①酶对底物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②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③酶的活性与酶量具有可调节性;④酶具有稳定性;⑤酶可大幅降低反应活化能。
11.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途径的共同代谢物是
A.1,6-双磷酸果糖
B.F-6-P
C.G-1-P
D.3-磷酸甘油醛
E.G-6-P
3.【答案】E
【解析】G-6-P:葡糖-6-磷酸,一分子葡萄糖在细胞质中可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此过程称为糖酵解。糖酵解的**个限速步骤: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葡糖-6-磷酸(G-6-P)。磷酸戊糖途径是指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葡糖-6-磷酸开始形成旁路,通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从而返回糖酵解的代谢途径。糖原合成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糖原的过程,糖原合成起始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葡糖-6-磷酸。由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糖异生的**一步是葡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故,答案选E。F-6-P:果糖-6-磷酸;参与糖酵解。1,6-双磷酸果糖参与糖酵解;3-磷酸甘油醛参与糖酵解。G-1-P:葡糖-1-磷酸;参与糖原分解。
12、女,2岁。乏力、纳差、腹胀伴发热8天,于8月8日来诊。开始为低热,近3天高热,体温波动于39~39.8 ℃。查体:T 39 ℃,P 80次/分,躯干散在少数充血性皮疹,脾肋下可及。实验室检查:血WBC 3.6×109/L,N 0.60,L0.40。*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立克次体
B.沙门菌
C.大肠埃希菌
D.军团菌
E.布鲁菌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充血性皮疹、脾大、血WBC 3.6×109/L,下降,可初步诊断为伤寒,伤寒是由沙门菌属的伤寒沙门菌引起,故B正确。立克次体是一类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常引起斑疹伤寒的发生,故A不正确。大肠埃希菌是寄生于肠道的正常菌群,有5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常引起肠道、泌尿系感染,故C不正确。嗜肺军团菌引起的军团菌肺炎,是肺炎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可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等,故D不正确。布鲁菌是动物源性细菌通过接触病畜或接触被污染的畜产品感染而布鲁病,故E不正确。
13、男,40岁。右下肢肿胀,剧痛3小时。1天前用粪便在农田施肥时,右足被扎伤,半夜感胀裂样痛,症状加重,出现下肢肿胀,皮肤由紫红变成黑紫、水肿有水泡。查体:局部皮下有捻发音,伤口处有恶臭的血性浆液渗出。*可能的致病菌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梭状芽胞杆菌
E.结核杆菌
2.【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患者右足扎伤史,皮肤由紫红变成黑紫、水肿有水泡,捻发音等,可诊断为足部气性坏疽,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杆菌,也就是梭状芽孢杆菌引起,故D正确。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常引起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小儿猩红热、蜂窝织炎、丹毒等疾病,故A不正确。表皮葡萄球菌为正常菌群或机会致病菌,故C不正确。结核杆菌引起结核病,故E不正确。
14、男,30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3年由于贫血严重予以输血治疗,在输血开始后10分钟患者突发寒战、发热、腰背痛、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无尿,急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该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所属超敏反应的类型是
A.III型
B.IV型
C.不能定型
D.II型
E.I型
3.【答案】D
【解析】超敏反应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Ⅰ型超敏反应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药物过敏、血清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等。Ⅱ型超敏反应常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如ABO溶血、新生儿溶血等,还有甲亢、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Ⅲ型超敏反应为免疫复合物型的,常见于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Arthus反应等。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变态反应,见于结核病、接触性皮炎。根据题干,患者为输血反应,故答案D正确。
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
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
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福利 不错过 |
金英杰医学教育 (jinyingjie.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2017)9355-1061号